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內容為節錄自 法鼓山 聖嚴法師 視頻講經重點整理
視頻來源:https://youtu.be/ySIt1T4pkgg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前言:
地藏法門可體現在三部經典:
(1)『占察善惡業報經』
(2)『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』
(3)『地藏菩薩本願經』
地藏的意思:『堪』可以、能夠。『住』安定、穩定。『地』蘊藏萬物。『藏』胎藏。
地藏王菩薩法門:信、願、行,即 信仰 > 發願 > 修行
研究佛法是一種學問
修行佛法是一種修行
如果只研究佛法而不修行,就只是一種學問而已,而不是佛法了
重點整理將依經典分為三段
第一段:『占察善惡業報經』:
此經介紹地藏菩薩是怎麼發的願
以本誓願力,權巧化現,影應十方,教化於五濁惡世
能夠滿足一切眾生所求,除去一切 重罪、障礙
地藏菩薩又名(善安慰說者),很會用說法來安慰人:趕快發願成佛,不要擔心,能使一切怯懦眾生,勇敢修行發願成佛:
當知初學發意,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,於無上道甚深之法,喜生疑怯,我常以方便,宣顯實義而安慰之,令離怯弱,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
第一願:至誠總禮十方諸佛,願十方一切眾生:親近供養、諮受正法
第二願: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,願十方一切眾生:受持讀誦,如法修行,為人演說
第三願:至誠頂禮地藏菩薩,願十方一切眾生:除滅惡業重罪,離一切障礙
第四願:稱念(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)名號1000遍,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:去除一切的障礙,增長清淨的信心
南無:敬禮、皈依之意 / 薩摩訶:大菩薩之意
何謂發菩提心:是發成佛的願心,發度眾生的慈悲大願,此為一切諸佛菩薩共同都發的願
具體修行地藏法門應該注意什麼?
十善法門:
言十善者,則為一切種善根本,能攝一切諸餘善法
言十惡者,亦為一切眾惡根本,能攝一切諸餘惡法
修十善就不會造十惡業,就不會墮落到三惡道
何謂十善:身三、口四、意三
身三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邪(身清淨,三種惡業不造)
口四:不妄語、不綺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(口清淨,四過不起)
意三:不貪、不瞋、不癡(心清淨,三毒不生)
鈍根?利根?
聰明人常自詡為利根,因反應快、學習快,剛接觸佛法時常會問修行需要多久可以開悟?
這就好像還沒進入小學,就急著問何時可以畢業?何時可以進大學、碩士、博士?
時間上不能保證,人皆有佛性,一定可以開悟,但不能保證什麼時候,
所以阿~這種人看起來是利根,但實為鈍根人
因為世俗上的學業都有時間表,但學習佛法沒有
等不及,還沒開始修行就想畢業了,因為,修行不是講時間的,要端看的是:
- 過去的善根深厚、淺薄
- 學佛以後的修行過程,修福修慧、修定修慧持戒,有沒有精進積極
所以沒有一定的時間,但是,只要功夫到了,就能水到渠成,能開悟成佛~
眾生都是等不及的,聽到這麼長的時間要修,這麼長的道路過程要走,就容易投降放棄,
說等過一段時間再來修,或是等老了退休後再來修,但這樣真的合算嗎?
原本已經看到岸邊了,卻說過一段時間再修,那這樣是不是離岸越來越遠了呢?
所以這種念頭不能夠起,一定要發願成佛,要成佛,要成佛~
空無自性:
一切諸法,本性自空,畢竟 無我 無作 無受 無自 無他 無行 無道 無有方所 亦無過去 現在 未來 無有生死涅槃
如此所說,能破一切諸見,損自身心執著想故,得離怯弱
上述這段話,是指一切都是『空』的,所以~
不要認為修行時間好長喔,修行好難喔,罪業好重喔,不要這樣想,
因為,一切諸法,空無自性,所以時間空間是空的,是假的,
既然一切是空的,那怕什麼呢?所以要發菩提心
何謂發菩提心:是發成佛的願心,發度眾生的慈悲大願,此為一切諸佛菩薩共同都發的願
地藏王菩薩發了大願要渡眾生,這是何等的大願,
所以他老人家每天都很忙,時間都不夠用,但是心裡卻是很悠閒,為什麼呢?
因為能做的盡量做,做不完的沒關係,能做得完就盡量趕,所以心中並沒有那麼大的負擔,
因此地藏菩薩在無量無數阿僧祗劫之前就發了願要度眾生,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度完,
這麼大的工作量,他老人家都沒有說『好累,好累啊~』,還是繼續的度下去,
在這個過程中,很多被地藏菩薩所度化的都已經成為佛了,地藏依然還是菩薩,為什麼?
因為他心裡想到,『度盡一切眾生,等於沒有眾生可度』,空無自性,所以是心裡頭輕輕鬆鬆的,
所以地藏他老人家身理跟心理都非常健康,雖然是這麼老的老菩薩了,他還是永遠不退休,這就是菩薩的精神。